|
解读:关于对法治的论述,刚结束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与10年前相比有这些重要调整!解读:关于对法治的论述,刚结束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与10年前相比有这些重要调整!法治和改革。 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。 2024年7月召开的,刚刚结束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。 两次会议都审议通过了非常重要的深化改革文件,它们在“法治”方面的论述有哪些不同?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? 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个学习和解读。 01 指导思想方面。 重点可以看划线部分(下同)。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,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的“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,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、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,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”调整为“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、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、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”。 增加了“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相适应”,目标从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”调整为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”。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,必须和经济基础、社会发展相适应。 法治也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,国家治理能力要和社会发展更好地相适应,必然也要求法律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。这就对法律的持续改革提出了要求。 法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必须与时俱进。 另外,目标的调整也强调了法治要为“中国式现代化”提供制度保障。法律不是独立存在的,它必须要为社会发展服务。 02 系统部署方面。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“推进法治中国建设”,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”。 二者的不同在于,“推进法治中国建设”是个宏观目标,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”则是具体任务。 方面,经过10年的改革,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任务理应有所变化;另一方面,经过10年发展,我们的目标更加具体。 实际上,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掌握比较熟练的同学都知道,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”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,它本身包括了法律法规体系、法治实施体系、法治监督体系、法治保障体系,以及党内法规的建设。 03 具体任务方面。 对比具体任务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,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,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法治的要求更加准确,即,法治不再是法治本身,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。 一切都要围绕“中国式现代化”这个核心任务。 在具体内容上,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比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具体,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认真贯彻落实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”。 其中有两点提法明显不同:“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”、“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”。 既然写入了改革文件,接下来一定会有具体举措,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将有保障机制。尤其是近两年出现过的一些公职人员醉驾被查,电视台直播中,被查人员还试图打电话干扰执法工作的情形,今后或许将不会再出现。 “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”,也将法治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,即重大改革事项必须于法有据,改革需要突破法律的,就先修改法律或局部调整法律的适用。 具体任务,其实就是一道法考主观考试理论法的题目:法治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保障? 怎么回答?决定已经说得很清楚了:依法治国、依宪治国;全面科学推进立、执、司、守;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;加强涉外法治建设。 一句话,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,法治就提供什么,怎么做能促进中国式现代化,法治就怎么做。具体可以结合材料发挥即可。 总的来看,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,改革对法治的要求进入了新阶段,认识也进入了新阶段,法治要和改革相协调,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好保障。 |